芝兰生于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
在中国
隐士们有一种解脱自在的精神
即保持心灵
而不是身体远离城市的尘嚣
——比尔·波特《空谷幽兰》
一颗水蓝色星球漂浮在宇宙中,距离拉近,星球表面浮现出浩瀚无垠的大海、雄伟壮丽的山川、星罗棋布的村庄、灯火辉煌的城市……
城市里,忙忙碌碌,为生计奔波操劳,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模样。
每天从睡梦中醒来,穿衣、吃饭、工作、社交……继而在疲惫中入眠,又再次醒来,就这样按部就班、循环往复地生活着。
如果有上帝视角,从星球上方遥望城市中形形色色的我们,或许就如同我们自己,在风雨欲来之时,于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旁,悠然自得地观看着蚂蚁搬家。
站在无形的围城外,看见了被困住的自己。于是开始幻想,幻想自己在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,远离城市的喧嚣,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。
在中国,隐士的形象备受推崇,他们是品德高洁的象征,学识超群的典范,过着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。人们赞叹他们的诗文,赞叹他们高洁的品行;想象着他们闲云野鹤、无拘无束的生活,心中尽是说不出的羡慕。
可谁又知道真正的隐士是什么样的呢?他们的生活难道真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?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美国汉学家比尔·波特亲身探访了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。他将自己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想记叙成书,名为《空谷幽兰》。
在这本书中,作者除了记录自己寻访隐士的过程和经历,描写他见到和感受到的隐士们的真实生活及心理状态;还援引了我国古代许多著名隐士的传奇故事,串起了中国数千年的隐士文化脉络。
中国历史上的隐者类型多样,有厌倦官场名利之争而追求心灵自由者;有躲避战乱或官场失意寻求自我安逸者;有淡泊名利,以隐求官者;也有放下欲望、觉悟人生的修行者……
他们中有些人声名远扬,得高士、隐士之衔,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;有些人遁迹于天地间,无人知其名,或许只有清风明月见证过他们曾经存留于世的痕迹。
《空谷幽兰》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代隐士真实面貌一隅。书中描写的隐士,并非如大多数人想象中那般——松云为友,琴诗相伴,逍遥自在,不食人间烟火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,都过着最原始的生活,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贫寒,在他们的隐逸生活背后,是坚固不移的道心和放下欲念的自在。
这不得不让人又开始怀想起心中的那个“隐士”。
很久以前看到过一句话:“芝兰生于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窘困而改节。”
这大概就是笔者心目当中隐士的样子。如空谷幽兰般,有人欣赏也好,无人赞叹也罢,自身的芬芳不会因此而消散;同德行高洁的君子一样,富贵也好,窘困也罢,骨子里的气节不会随其而改变。
“许由洗耳”“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”“颜回穷居陋巷”……这些历史上和隐士相关的著名典故,数千年来,流传不绝。他们真正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,并不是那些异于常人的行为,而是始终保持独立人格,追求思想自由、心灵纯粹,不趋炎附势、随波逐流的“隐士精神”。
身处川流不息的城市里的我们,和遁迹于远山深林中的隐士们,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。追求心灵自由、觉悟人生的“隐士精神”,不会随环境改变而改变;正如陶渊明诗中所言——“心远地自偏”。
每一个寂寂无名的普通人,心中一定都隐藏着一个澄澈明净、繁花盛开的大千世界,或许它暂时被平淡枯燥的生活所掩,又或许在我们无数次的思索和追寻中,它已显露出一点痕迹。
只要我们内心坚定,终有一天,这个世界会被展开。
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
并说出喜欢它的理由
LEAVE A MESSAGE
编辑|大梦 图片|传媒中心
美编|妙能 责编|慧法
/
荐
读
/